公司簡介
「康地」變「康帝」:天價葡萄酒的獨特經濟 2018-12-25

歐洲之心》「康地」變「康帝」:天價葡萄酒的獨特經濟

楊豐銘/中研院民族所博士後研究員

綜觀古今中外有關飲食的奇人異事,酒,尤其是老酒,她的味道最令人無限遐想、不計代價追求。前陣子十月中旬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,一支1945年、法國布根地葡萄酒以55萬8千美金(合1725萬台幣)成交,嚇著許多人。

如此天價的葡萄酒,一向很神秘。專家們根本不知道它先前的下落,真正的買主也不會出聲亮相,怕成為歹徒覬覦的對象。這類新聞就像八卦娛樂,驚世有趣卻無關日常生活。

1725萬元的滋味

根據業界說法,這瓶酒有二大值得收藏的理由。它是原產地的末批老滕酒,同樣酒款在全世界已寥寥無幾,更何況是二戰勝利後的第一個年份,有重大紀念價值。此外,它來自享譽國際的杜亨酒窖 (Maison Josephe Drouhin)前老闆Robert Drouhin的典藏系列,「食品履歷」有保證。

話說回來,手捧這瓶超過70年的老酒,心情難免格外興奮、沈重和無奈。興奮,因為搶得行家眼中的名酒,象徵財富與聲望。沈重,假如繼續原封不動,除了展示、炫耀,只有等待高價轉賣的機會。無奈,如果貿然開瓶,試飲後滋味不對勁,所有價值將蕩然無存。就實用性而言,1725萬台幣似乎可以作其他更有價值的用途。

一瓶750cc裝的酒精飲料,怎值千萬?物以稀為貴,這般奢侈品,背後卻有其獨特的運作機制......

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,一支1945年、法國布根地葡萄酒以55萬8千美金(合1725萬台幣)成交。(Sotheby\s)

御用藥酒、王子加持、特級園

這支天價酒的大名叫作羅曼內康地。原產地距離巴黎東南方300多公里、人口不到400人的弗斯能羅曼內 (Vosne-Romanée)小鎮裡的羅曼內康地酒莊(Domaine de la Romanée-Conti,簡稱DRC,同家酒莊有七個其他品牌)。介於法國中部第戎(Dijon)和伯恩(Beaune)兩個城市之間,沿著巴黎到里昂的A6高速公路開車三小時。這片莊園佔地1,8公傾,平均年產六千瓶黑皮諾紅葡萄酒。前面提到的1945年份,當時只有六百瓶,據說連現任的莊主都沒嚐過。

附近村落直到現在還流傳著17、18世紀王室喜愛羅曼內康地的故事。這裡的酒曾是路易十四的御醫法恭(Guy-Crescent Fagon,1638-1718),特別叮囑國王療養胃病的藥酒。1760年,熱衷收藏的康地王子(Jean-François de Bourbon- Conti, 1717-1776)買下酒莊,當成自己的酒窖。酒莊原名為羅曼內(La Romanée),後來加上王子的名號成現在的名字。

除了懷舊故事助長名氣之外,羅曼內康地本身亦有強大的優勢。布根地的「原產區命名管制(Appellation d&rsquoOrigine Controlée)」&mdash 俗稱法定產區AOC,一項分別受到法國和歐盟法律約束,同時在國際上也受到認可的農產品質標誌,意在區分和保障不同產區的開墾、種植、管理及釀造方法&mdash葡萄酒莊等級有四個,由下往上分別是地區級(AOC Régionales)、村莊級(AOC Village) 、一級園(Premiers Crus)、以及特級園 (AOC Grands Crus)。羅曼內康地隸屬「特級園」,收藏者和真實開瓶嚐過的人不多,造成了傳奇。單瓶售價在全球數一數二,華語媒體喜歡稱它「康帝」酒。

距離巴黎東南方300多公里、人口不到400人的弗斯能羅曼內 小鎮裡的羅曼內康地酒莊。(aisitalia.it)

「直銷制」特色

另個增添羅曼內康地傳奇的因素,則跟布根地名氣大、產量少的葡萄酒莊們的銷售習慣有關:「直銷制」 (allocation)。這種賣酒方式跟波爾多流行的「預購制」(en primeur)形式有些雷同,但內容上不一樣。

「預購制」或「直銷制」:客戶可以在年度葡萄酒未上市之前,像是葡萄藤剪芽疏葉、果實採收或榨汁釀造的季節,提早與酒莊談妥。酒莊釋出價格上的利多,客戶預付現金協助酒莊營運。

「預購制」:人人皆客戶,條件是委託特定的「仲介」(courtier)或「批發商」(négociant)接洽。注重客戶的階級、代理和談判。

「直銷制」:僅供應「直銷會員」(allocataire)的客戶。會員資格來自與莊主的交情、在酒莊工作過、以及自我推薦。客戶大致有二種,一是服務業,例如酒窖、飯店、餐廳與侍酒師,二是普通人自用。都可以第一手、不經仲介,與酒莊接觸。重視固定客源與其忠誠度。

 

羅曼內康地酒莊內部的「直銷制」有兩項特色:

一是鼓勵餐廳消費,數量方面, 服務業會比普通人多一倍的「配額」。

二是「包裹方案」(caisse panachée),譬如一箱六瓶的規格,主動搭配不同的酒款,平衡販售。

「直銷制」看來保守、不透明,可說是另類的特權。主要強調不論時機好壞,客戶與酒莊之間的信賴。舉2009年的羅曼內康地為例,倘若您是會員,酒莊不會在意wine-searcher.com 網站上的行情、半途殺出喊價8000歐元的土豪(二年後,在巴黎拉法葉百貨要價22500歐元),而是原價1672歐元誠實售出。反過來,當您是會員,得一路相挺酒莊,可不能以2017年是歐陸半世紀以來最遭的收成氣候當作拒買的藉口。

增添羅曼內康地傳奇的因素,則跟布根地名氣大、產量少的葡萄酒莊們「直銷制」的銷售習慣有關。(Noteabley)

禁止轉賣的反效果

羅曼內康地在二十世紀末被崇拜稀有名酒的銀行、壽險大亨當作新的投資商品,直接衝擊到「直銷制」的面貌。有的客戶意識到珍藏的佳釀竟然比黃金還貴,開始有計劃地轉賣。他們從酒饕變成投機客,間接釀成羅曼內康地價格的飆漲。

綽號「康地醫生」(Docteur Conti),經營酒莊近半世紀的八十歲莊主歐伯德維蘭(Aubert de Villaine)在知名《法國葡萄酒雜誌》(Revue du Vin de France)的專訪 〈炒作:特級園碰上大錢牆〉(Spéculation : les grand crus face au mur de l&rsquoargent)中大聲疾呼防範炒作和伴隨而來的假酒現象,並分享經驗:

1. 派員調查各大拍賣會裡羅曼內康地的來源,如發現瑕疵,介入阻止

2. 叮嚀服務業的客戶不准在餐飲用途以外販售,事後得主動回收、銷毀空瓶,防止回收利用

3. 2011年起,要求客戶簽署禁止轉賣的備忘錄,如遇到急事,需脫手求現,得提前告知酒莊取得同意

4. 酒標上都有序號,可以掌握最初的所有人資料,一旦違反,取消直銷會員資格

老莊主的立意雖良好,但禁賣令就像從前的禁酒令一樣,總有反效果。羅曼內康地的二手酒市場從來沒消失過,只會再化整為零,加速到處流竄。從看得見的網路(或會場)拍賣地下化,出沒在賭場、黑市、私人俱樂部,等浮出檯面時,投機與仿冒的情況恐怕完全失控。

綽號「康地醫生」,經營酒莊近半世紀的八十歲莊主歐伯德維蘭。(截自YouTube)

葡萄名酒普及(泡沫)化

羅曼內康地1945年的蹤跡將永遠神秘。必須擁有絕佳的經濟、文化(品味夠水準嗎?賣給她/他,是否浪費可惜)、社會(有本事尋獲出售的人脈和途徑)資本,才挖掘得出來。

布根地小鎮的傳奇「康地」酒變成紐約大都會的天價「康帝」酒,嚴格地說,或許要歸咎(或歸功)於「直銷制」所建構出來的獨特經濟。難道,只有少數人真實開瓶嚐過與收藏的天價名酒不會泡沫化?

倘若「直銷制」的存在是維持葡萄名酒高價、高貴形象的基礎,那麼封閉的「直銷會員」何時會適度地開放大眾加入,讓葡萄名酒能夠稍稍普及?

(自由評論網提醒您,未成年請勿飲酒,酒後請勿開車,飲酒過量,有害健康)

網路分享來源: http://talk.ltn.com.tw/article/breakingnews/2607274

 
back